jdl008

长三角模具城(长三角模具城拆迁最新消息)

jdl008 模具制造 2024-06-30 9浏览 0

  

  目前,中国已经形成了三大城市群,京津雄、长三角与珠三角。综合实力最突出的就是长三角,囊括了江浙沪最优秀的城市群,组成了现代程度最高的城市战团,对外参与国内、国际竞争,对内也在加剧经济产业的协调与分工。一个城市的发展,即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优化与提升,而买房就是买入城市股票,房价之上限在于城市的层级与未来发展想象力,竞争力是核心因素。

  

  数据来源于地方政府公布、长三角蓝皮书及规划等

城市竞争力包括内生性与外生性两个方面。其中,内生性因素:经济发展、经济增长、科教文化、社会生活、生态环境;外生性因素包括区位优势、对外开放、网络节点优势。以竞争因素论而言,非常齐全。但赋予各自的权重系数不同,排名结果有异,但不影响梯度和层级性比较。

综合竞争力排名

  

内生竞争力排名

外生竞争力排名

Part 1 | 上海

  长三角的巨无霸城市,领头羊,话事人。

上海的对标不是长三角其他城市,甚至不是国内城市,而是纽约、伦敦等这种级别,这是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。从相对经济体量上看,上海其实增长乏力,甚至还不如北京、深圳,比如北京,从过去GDP只有上海一半到如今近90%。但上海的经济重在质量,上海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.9%,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。第三产业中,金融业占比34%,又是重中之重。

财政收入层面,上海几乎相当于杭州、南京、合肥、苏州、无锡这五个城市的总和,这给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也厉害,上海港和宁波港竞争趋于激烈,自贸区内部试行的利率市场化、货币自由兑换、贸易便利化、航运服务等级提升等优惠政策和指标,给江苏和浙江带来了冲击。上海目前的金融人才仅占全市劳动力比例1%出头,远逊于伦敦、纽约10%。上海聚拢高级人才是势在必行,同时,上海又奉行非常严苛的落户、买房政策,相当于“赶人”,杭州、南京、苏州等城市与之争夺激烈。经济的各项指标,上海全面领先。

与北京比,上海的总部及创新不够,与深圳比,上海的野心又不够。但在长三角人的心目中,上海天气不热不冷,开埠早,商业文明好,是最适合生活工作的城市。

  

上海的房价遵循较为严格的环线化,内环、中环、外环。与南京不同,上海的城市资源集中在中部,非常集中,这与房价格局也一致。但不论是哪个地段,上海的上涨是较为均衡的,内环单价高,外围涨幅大,这是基本规律。上海房价的稳定上涨,诞生出“不断扩大资产包”投资理念,只要买,只要多买,就能收获更大,至于买在哪里并非那么重要,因为核心思想是负债与总资产,而不是具体涨幅。这是上海房地产的基本投资逻辑。

以城市层级和房价比例而言,之前做过近10年房价均价比较,南京房价均价相当于上海房价55%,而合肥相当于南京房价的60%,三座城市的涨跌有节奏,但最终房价总是回归此比例。

Part 2 | 南京

过去10年,南京进步颇大,一路超过宁波、无锡、青岛等城市。但进入2017年,普遍被认为是“擅土地操盘,但不擅城市产业升级”,民间美誉度一般。

过去,南京城建骨架、地铁里程、城市基本面改善,包括新城区建设,非摊大饼发展。经济层面,固投、工业数据增长非常一般,服务业比重持续上扬,金融占比也提高很多,石油化工、汽车制造、软件信息业是南京的重要支柱。但前两者较颓势,信息软件业偏服务外包、行业雄性,其实也有边缘化趋势。2017年杭州软件信息业超过南京。南京高校的数量及质量全国第三,城市的高学历人口占比等几乎齐平北京,但这些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,当然也与南京高校普遍重基础性有关,特别是南京大学,文理强而工科偏弱,1995年,南大综合排名仅次于清华、北大,全国第三。但在2016年,南大的综合排名明显弱于清北复交和浙大。南大与南京的产业融合未有规模发挥。南京的综合竞争力,明显看到一个弱项是对外开放程度,如外资投入、进出口等因素,又弱又小,增速还低,排名长三角第七,甚至不如无锡、嘉兴。

  房价格局上,这一轮,南京是二线龙头,房价上涨非常稳健,即使其他城市纷纷熄火,南京房地产市场仍能保持一定的热度,学区房、河西、限价新房房价之坚挺,引人瞩目。目前,南京买房,口号就是“买新房,买限价新房,买热点板块的限价新房”。

当然,对于一个城市,房价的基础是城市发展,那么这些年南京也有隐患。很多时候,从了解到决策再到建设,这是需要时间的。总体的城市特点是,体制主导一切,一切被体制主导。一桌人吃饭,先看官员级别,民间活力不够,畏手畏脚,内在有森严感。南京,在政治上也不是风口了,下一轮发展,不确定性很大。

Part 3 | 杭州

现在的网红城市。

但在过去十年,经济发展是有特色,但总体体量无明显进步。经济增速并不高,与南京的差距越来越小。如今,人口净流入排名全国第一,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,电商之都,生态圈之庞大令人侧目。浙大与这座城市的融合,比南大与南京更紧密,高投入、高产出、高品牌美誉度,这就是杭州。

  

房价层面,价格拉得极开,房价格局是:1~10万/平,各阶层各取所需。其实蛮好,符合不同需求。之前的杭州,城市骨架小,建成区不大,人口也少,规模效应低,如今正在蓬勃发展。G20让杭州具备更高层级的美誉度,亚运会更让杭州彻底拉开大建设的步伐,大量建设带来大量人口及房产改善的需求。未来而言,杭州的认同度和想象力是高于南京的。

Part 4 | 苏州

历史上,特别是隋唐以来,苏州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好和教育最优秀的城市。

江南三城,苏州、南京、杭州,苏州经济是最大的亮点,南京是政治与文化中心,杭州则一直以宜居主城,三城皆富庶之地。经济体量上,目前的苏州依然是杭州、南京的1.5倍。但痛苦的是转型,苏州官员去杭州参观学习都很感慨,有一种后进生的唏嘘。

  

房价上,苏州并不给人信心,上一轮,苏州房价猛涨,但2016年3月就接近高峰值,如今颇有些萎靡。当然,大体量的经济也有大量的外资和上市公司高管,高收入、高消费性比较强,给苏州高端房价提供了坚实支撑,比如金鸡湖的品质楼盘,单价高、面积大,甚至苏州诚品居所40年产权大面积公寓销售非常良好,而南京同样质地的涵碧楼,对比惭愧。

时间再放长一些,苏州是猛涨一波,然后4/5年不动,偃旗息鼓,再涨一下,如此而已。如今,苏州的地王非常多,而且地段很诡异,未来堪忧。这就给房产投资带来了困难,无法用持久一年N套方式来进行投资。属于间歇性陡峭方式,适合神经战术,需要特别的重视时间节点,所以现在的苏州房市,投资之优先级不高,未来城市发展要看转型是否能成功。

Part 5 | 合肥

不声不响,这个城市在“蜕变”。

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,合肥由之前的县城发展成全国省会城市前10强,转型的脚步从未停止过。很多人都低估合肥,但合肥恰好是最近十年进步最快的城市。合肥有两副城市定位牌可以打,一个是国家明确的“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”,上海为中心,南京、杭州、合肥为副中心。另一个是合肥与武汉、长沙、南昌为中心培育的长江中游城市群。

夯实合作,左右逢源。

  

合肥有四个特点不能忽略:

(一)交通枢纽。“米”字形高铁网络,合肥的公路和高铁里程在长三角城市中是领先的,商合杭州、黄杭、合安九、宁合汉、合新六等城际铁路建设。合肥都市圈的进步也不容小觑;

(二)合肥有先进的制造业基地,也是中国的家电之都。在其他城市更重视服务业时,合肥并未放弃制造业发展,甚至不断提升技术含量,发力智能制造。另外,生产性服务业进步很大;

(三)合肥是国家级科教基地,创新基础雄厚。其实很多南京人、杭州人忽略的是,合肥也有“科教之城”美誉,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,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,甚至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城市。在量子通信、光学、核科学技术、纳尼材料等研究方向非常出色。合肥一些创新公司发展也相当知名,比如如日中天的科大讯飞;

(四)安徽极力发展单核的合肥,毋庸置疑,毕其功于一役,合肥在省内没有敌手。城市首位度很高,并且在未来只会增强。像杭州还有宁波稍微做点抵抗,南京就不谈了,苏州、无锡向来不服南京,苏南是苏锡常,苏中是南通抱团上海,苏北徐州、连云港、盐城等,与南京的辐射与互动太少。在省内,南京的认同度低,全国倒数,也就扬州、镇江两小弟是抱大腿。提高南京首位度仅仅是2016年年底的提法——而,合肥早就如此了,2011年不惜拆分巢湖,主要资源纳入合肥。安徽做合肥之决心始见一斑。

首位度, 合肥占安徽比例27%,杭州占浙江比例23%,南京占江苏比例14%。

当然,合肥目前尚且无法与南京、杭州相比,比无锡、宁波也要逊色几分。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,合肥有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迁入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非农户户籍人口比率之差超过29%,说明城乡利益失衡。另外,在几乎任何一个细分指标上,合肥也是落后态势。

Part 6 | 无锡

与辉煌时比,无锡无疑是心里苦涩,忆往昔,无锡主城区经济甚至是江苏第一。

如今寥落,GDP一路被杭州、南京超过。长三角的总体竞争力,排名第六,次于南京、杭州、苏州和宁波。其实,无锡的几乎所有因素排名都是第五、第六、第七,只有一项明显劣化,即经济增长的速率,排名第十一,可见无锡工业转型之困难。房价上,无锡也蹿过一波,如今颇有些绵软。

  

无锡房价并不算强势,甚至很多楼盘比不过南通——很多人未必理解,无锡周边皆虎狼之辈,苏州、上海、南京都近,更有实力的早就置业过去,而底下的江阴、宜兴都是经济发达,平素称江阴人、宜兴人,并不以无锡为傲。而南通底下的5个县级市和1个通州区,经济也不弱,但与南通市区比,还是层次明显,因此能够聚拢人口与资源。这点,无锡吃亏了。

仅生活而言,房价不高、收入不低,太湖之畔,风光旖旎,江南温柔乡的无锡比很多城市都更诱人。

Part 7 | 宁波

宁波,一个很特殊的城市,如今在落寞中,芸芸众生。

以前去宁波,惊叹于城市的精致、秀丽,甚至接触到的宁波人也是低调、内敛、务实,有“经世致用”的气质。很多人总以为宁波是浙江最牛城市,上海人瞧得起的也就宁波和苏州。

回顾改革开放之初,宁波也确实得到总设计师的眷顾,那句“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”经典之言。1985年11月23日,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“ 加快宁波经济开发问题会议纪要”,决定成立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,对一个城市专设如此高规格的机构,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罕见。宁波先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、副省级城市成员,后又成为全国第十个计划单列市,政治地位超过很多省会城市。

  

当然,这与宁波众多势力庞大的海外帮很有关系,甚至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宁波成立宁波大学。宁波也涌现出一大批名牌:方太、奥克斯、公牛、雅戈尔、杉杉等。

但宁波的城市走势是高开低走,经济实力与地位却日益沦落。全国GDP而言,陆续被后来者追上,排名第16。在长三角,排在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苏州之后。无锡第14,某种意义上,这俩兄弟目前运势一般,颓势明显。

这与大气候相关,中国城市发展逻辑从宁波的优势临海重化工、贸易、轻工业切换到金融、服务业和大项目资源。宁波三大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3.6%,49.6%和46.8%,转型很困难,服务业缺乏主城的人口规模支撑,另外高校也就16所,在长三角属于相当一般,不仅与上海、南京、杭州没法比,也不如苏州,这就在智力资源层面限制了宁波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型。

小气候就是省内杭州一枝独秀,成为浙江吸血王,“十年梦,浙江梦”,其实就是“杭州梦”,而最受伤的就是宁波。

这是城市的基本面,但宁波的确也很富裕,藏富于民,政府运营公开透明且效率较高,有点“小政府、强市场”之感,52家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9,超过武汉、重庆、天津、合肥、厦门等。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,宁波在浙江省内排第一(江苏这一点特别强,杭州宁波的教育支出明显低于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扬州、常州等)。

宁波市辖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位列长三角第一,超过上海、苏州和杭州。

  房价层面,宁波不乏高端住宅且价格较高,这一轮房产大牛市,宁波上涨的时间较慢,2017年4月宁波调控,房价已然渐疯狂,调控划了一个圈,圈内的房价/地价等于被钦定价值,房价基本2万+。地价也很疯狂,并且与南京一样,到了竞保障房的地步,文教街道附近地王价:21861元/平方米。地价、房价的表现都不错。东部新城的均价差不多要3.5万/平,宁波的霸主板块,规划漂亮,政府也在这里,豪宅众多。高新区房价也不低了,目前在冲高。整体而言,可以理解无锡是江苏的宁波,而宁波是江苏的无锡。

  但,千万别以为宁波房价会一涨冲天,最终房价受制于城市发展 ,这是房价“上限”。城市的骨架、发展和无锡其实差不多,相当于“后涨的无锡”。房价之锚并非在于宁波本身,而是与中心城市(上海、杭州)房价比例,受制于整体估值。

  短期之内,宁波这座城市看不到质的突破,制约因素:

(一)传统经济格局重,转型在过程中;

(二)城市在周边缺乏广阔腹地,也没有很强的辐射力,与上海、杭州、苏州等距离都远,没有联动;

(三)高校一般,严重制约了发展;

(四)长三角城市的规划中,明确将南京、杭州甚至合肥作为副中心层次,而无情地将宁波划到下一个层次。

从城市定位和发展的角度,宁波房价受制于宁波城市发展,但对于宁波本地人和周边人也有吸引力,又有富裕民间的支撑,这就构成了上、下限清晰的格局:下限有支撑,上限受制约。

有识之人慷慨谏言:宁波不缺政客、坎坷、过客,但缺的是“经世致用”风气的回归。

总之,宁波是富裕的,宁波又是精致的,宁波是历史辉煌的,但现在又有些落寞,她看着杭州从西湖走向钱塘江,看着杭州湾日益渐大,甚至看着南京跨过明城墙拥抱长江,宁波又是心酸的。或许一个契机,宁波又会重温往日荣光。

谁知道呢?但显然不是现在。

城市

楼市

教育

生活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长三角模具城 的文章
发表评论